Chord Mojo手提解碼耳擴
筆者今次收到英國 Chord 最新推出的手提解碼耳擴名叫「Mojo」,意即英文中的「Mobile Joy」,應該是 Chord 暫時最細小的音響產品,也是他們價格最相宜的產品,市面零售價只是 HK$4980,雖然售價比他們早前推出的手提解碼耳擴 Hugo 便宜了近三分二,但小小的 Mojo 同樣由英國生產,而且它的機體雖然變細,但它的功能卻強化了,這就是筆者今次要為大家介紹的Chord Mojo 解碼耳擴。
更細緻更精良的外觀
這一台 Mojo 明顯是廠方以 Hugo 作為基礎而發展出來的新產品,採用高剛度的航太級鋁材整塊鋁用 CNC 精密切削出來,邊位的手工比 Hugo 更為細緻,加上機身面層經過特別加工處理,以啞黑色作主色,和 Hugo 相比顯得更加小巧,實際尺寸只有 82L x 60W x 22H (mm) ,和一包紙巾尺寸相約,流動性相當高,盡顯體積優勢。麻雀雖小,可是 Mojo 的輸入和輸出相當齊全,機身設有 Micro USB、Toslink 光纖和 3.5mm Coaxial 三種數碼輸入,支援接駁各類 DAP 或手機,而輸出方面也同時俱有 2 組 3.5mm TRS 標準接口,可以同時支持兩台耳機輸出。
新一代的Xilinx Artix-7 mega FPGA晶片
整台 Mojo 就好像是 Hugo 的微縮版,體積縮小了,意味著 Mojo 內置的電池體積也縮小了,那怎樣去解決電池的持續供電耐用力呢?Mojo 號稱可以連續使用 8 小時,他們又是如何實現呢?秘密就在於他們的晶片裡,原來廠方為了要解決耗電問題,採用了最新一代的 Xilinx Artix-7 mega FPGA 可編程晶片,這晶片改為更小的 28nm 製程,可以大為減低耗電量,同時 Artix-7 可編程 FPGA 晶片能為工程師提供更靈活的編程控制,它的效能與 Hugo 使用的第六代相同,但是耗電量只有一半。
而 Chord 亦善用這項優點,把自家解碼設計編程寫入在 Xilinx Artix-7 晶片內,Mojo 的數碼運算核心技術還包括 WTA(Watts Transient Aligned,其中 Watts 就是 Chord 解碼設計師 Rob Watts 的姓氏,是他研發出來的專利技術)數碼濾波技術,使用 16 個 DSP 核心進行超高速運算,把數碼音樂信號原本 256 Taps 一舉提高到百倍以上的 26,384 Taps,這樣不但可以大幅降低數碼訊號之間的時間誤差,同時也能夠提升音樂的流暢性。
支援 DSD256 DoP
接下來就是他們 Pulse Array 數碼模擬轉換,可以將數碼信號做 2,048 倍的超高升頻處理,大幅降低微小音樂訊號重播時的失真,讓音場空間感與深度更為明確。在這些專利技術加持下,Mojo 可以支援 PCM 44.1kHz ~ 768kHz、DSD 64 / DSD 128 / DSD 256 (DoP) 音源規格,WAV、FLAC、AIFF、AAC、MP3 等檔案格式亦完全支持,除了對應 DXD 及 DSD 訊源之外,輸出方面則採用了六個分砌式微型功率晶體,讓 Mojo 擁有與 Hugo 相同的 5V RMS 輸出能力,其輸出功率達到 720mW / 8Ω,35mW / 4Ω,廠方宣稱搭配 4-800Ω 耳機也沒有問題,再加上 Mojo 的訊噪比還比 Hugo 高,不僅聆聽音樂時失真更低,細節重播與音樂動態表現也更好。
留意 Mojo 機身設有兩組 micro USB 端子,把輸入訊源及充電線路完成分隔開,用家能在充電的同時播放音樂,而且用家在收聽音樂時,也可以使用外置充電器為 Mojo 提供電源。取樣率在各組輸入端子上是有分別的,同軸輸入最高支持 32bit/768kHz(SPDIF 雖然標準最高是 24bit/192kHz,但已有廠家開發了可經傳統 SPDIF 界面接收高達 32bit/768kHz 的「High Bite Rate(HBR)」模式,詳情請按我,或按我),光纖輸入支持 24bit/192kHz,在電池方面 Mojo 的技術也有突破,體積小小的 Mojo 採用了先進的電池技術,透過 Micro USB 介面來充電最快只需 4 小時即可把 其完全充滿。只看以上這些新設計和特點,Mojo 可謂比前作 Hugo 更為進步。
彩虹燈號顯示
如果有接觸過 Hugo 的用家對它的彩虹色彩燈號顯示應該不會陌生,機身頂部邊緣有 3 個圓球按鍵與顯示,分別是電源開關與音量增減。如同 Hugo 一樣能以不同色彩顯示 Mojo 的工作狀態。紅色代表 44.1kHz,燈色代表 88.2 kHz,綠色代表 96 kHz,當去到 352.8kHz DXD 訊號就會以藍紫色來顯示,而去到 DSD 訊號時就會以白色來顯示。音量控制設計得相當細緻,每按一次為 0.5dB,對於低阻抗的耳機也能夠輕易的找到最佳音量。同樣地,音量也可以由燈號看到,由最細的紅色去到最大的白色,用家不用看數字或刻度就可以清楚知道當前狀態,實用性和玩味十足。
最後如果用家想把 Mojo 當作音響解碼使用,另外接駁前級或合併擴音機時要留意,廠方有一個功能設定是,能夠讓用家 Bypass 了 Mojo 內置的音量掣,只要在關機狀態時同時按住機面 3 個圓球形按鍵一起著機,啟動後會看到燈號轉為白色,這時 Mojo 就是以「Bypass」模式運作,要留意這時3.5mm TRS輸出不要接上耳機,因為它是處於音壓輸出最大的狀態,這功能只是給用家接駁前級擴音機或合併擴音機時使用。
推動力強橫,聲音細緻,層次豐富
筆者先把 Mojo 接上 AKG K812 耳機,電腦以 JRiver 播放測試,用家如在 Windows 上使用,需要先在官網下載 Mojo 的 ASIO 驅動就能夠順利播放。筆者先播放《情迷朱古力 Chocolate》電影原聲大碟音樂檔案,當中弦樂、吉他、笛子的表現令人興奮。筆者所謂的興奮並不只是因為音樂躍動所帶給人的感覺,而是 Mojo 推動下,K812 所表現出來的那些樂器音質、音色都很美而真實,而且清晰不帶火氣,尤其是長笛的質感令人感動。專輯中最後一首樂曲是很單純的吉他彈奏與簡單伴奏,但是卻令人聽到尼龍吉他弦被手指彈出來後在空氣中激起的軟質彈性,這種彈性可以在吉他的尾音中充分表現出來的。
接著播放 Jennifer Warnes 的《The Hunter》, 經過 Mojo 所表現出來的 Jennifer 聲音極之磁性,背景寧靜度相當高,出來的低頻乾淨,力度感也相當足夠,人聲定位與音樂感的感染力,都令人滿意。音色優美,中頻人聲相當悅耳,Mojo 的妙處是它播放任何音樂都能夠維持很棒的形體感。除了人聲甜美外其他樂器都表現出高度的立體感、一點也不扁平。最後播放 LINN 的 SACD Collection Vol 2 的 DSD 檔案,第一首 Lan Shaw 演唱的《Barangrill》一曲用到手鼓與許多打擊樂器,低音則由手撥的低音大提琴負責,Mojo 重播出來聲音非常生動,有彈跳感的鼓聲與 Double Bass 撥奏,而且輪廓夠清晰,音色也夠乾淨,低頻表現可說是有質又有量, 以這樣的低頻表現,筆者以經覺得Mojo已經相當有質素,它能夠把整體音樂變得均衡,變得有力量,人聲有魅力,音色有厚度,是一種會吸引人的聲音。
高頻表現如何呢? Mojo 表達出的高頻具有硬朗的質地,細節豐富,因此聽起來頗有刺激感。像是同一張專輯的第四首 Sarah Moule 的《That Old Black Magic》,小號在銅管應有的金屬質地中,也帶有快速的衝擊力,讓人精神為之一振。這台小小的 Mojo 解碼耳擴,表現出來的效果和同門大哥 Hugo 相比,沒有九成也有八成表現,但它的售價卻只有 Hugo 的三分一,性價比確實是相當出眾。
總結
Chord 近年對流動音響市場的野心確實相當大,由 Hugo 到 Mojo 這類型產品可見到他們有著充份的決心去打入流動播放市場,他們開發這一類產品,明顯地是想更多年青人體驗到高音質的音樂重播帶來的高質享受,而他們也確實做到了。筆者看到可見的將來,Chord 將會引領更多年青用家走進入 High-End 音響的世界。
售價:HK$4,980 查詢:ECT (3188-0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