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ect – feverSound.com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

PSI入手記

$
0
0

上回講到因為試了瑞士 PSI Audio 的 A17-M,所以買入廠方旗艦 A25-M,今次講下集。上集重溫請按我

IMG_9887

老實,近年我都是情意繫結錄音室喇叭品牌,先有 JBL 及 Yamaha,後來轉玩有源,用過德國 ADAM 及英國 Unity Audio,再玩埋細英國 ATC 的細 7 仔,心中都無悔了,然而世上靚喇叭何其多,何苦無故要換呢?

好簡單,個人理由,我喜歡德國 ELAC 的 JET (或氣動式高音),但偏偏玩來玩去都未有機會擁有 ELAC,直至我試過 ELAC 的 BS312,一聽就愛上,於是決定要擁有,但我無理由「有源」及「無源」都是用 JET 吧!太偏頗了吧!所以我決定要放棄 Unity Audio,沒法子,我愛 JET 當然要留下「正室」在宮中。

好了,這一下麻煩了,動作大了,三路 Mid Field Studio Monitor 基本上是揀選標準,心中最想買的是英國 ATC,不解釋,聽過大 ATC 的朋友應該會明白,可是叫我買 SCM50 又好像「差少少」,買 SCM100 又真的買不起,故只好無奈放棄,等第日發達才再去想。

 

ATC and PMC…

英國 PMC 是另一心儀的品牌,但有源只有專業版才有,其實上次在 Oppo Show 中試聽過,個人非常合聽,但比較過民用無源 SE 版的聲音,SE 的新高音更為細緻,是兩個層次,聽過之後,又很「自我」地期望等廠方有源換新高音才是目標…不過就算有,也一定又是要「發了達才買得起」。

於是,目標再轉移到純粹的錄音室監聽喇叭,有人提過德國 KH 這一對,不過無緣聽,聽說聲音較細緻悅耳,應該不太是我杯茶,另一目標是芬蘭 Genelec,但三路的話要上到 1037c,也不便宜,當時我已經入了一對細 Genelec 可以真正聽到聲底,Genelec 的動態也很好,聽流行曲一流,聲音很乾淨實淨,但音樂泛音比較少,我結果又把她放下來。

不過雖然上述所有喇叭都是「監聽」喇叭,但仍然有一定特色,例如 Yamaha NS-10M 分析力超高、ADAM 高音密度特佳、ATC 中音無敵、PMC 低頻足秤、Genelec 動態凌厲……。想不到當我試到 PSI Audio 的 A17-M,真的聽不到有什麼特性,但其實這並不一定是優點,也可以說,這些「無性格」的揚聲器,沒有魅力沒有特色,給你試聲也不能吸引你,因為你只能聽到訊源的聲音,而非揚聲器。然而,我偏偏就是喜歡,也許自己試音響試得太多,輪到自己買的東西,只希望能還原基本步就好了,所以聽到一對「什麼都聽不到的喇叭」,竟然如穫至寶一般傻了立即付款,而且還要「晒冷」買旗艦 A25-M。

IMG_9877

後來…

買入 A25-M,道路並非如想像般平坦,首先個子比想像中大,但幸好都放得落,A25-M 的規格相當標青,首先是 25mm 高音單元是廠方 In house 自家生產,102mm 中音 210mm(10 吋)低音,全部由 Class G amp 推動,功率為 50 + 80 + 170Watts,一隻量度的話,在一米距離時持續聲壓高達 110dB,一對上的話最高聲壓可達 121dB,另外有一點有趣的是,一般有源喇叭最大的先天問題,是功放模組塞在箱體內,聲箱的震動會令聲音放大工作失真提高,因此 A25-M 就把擴音模組獨立分離設在箱背後,並加上適量阻尼,令到擴音部份受箱體震動的影響得到大幅減低。

IMG_9889

找香港一位師傅替我為 A25-M 訂製腳架,完成後就正式開聲…誰不知…「嘩!使唔使咁勁…太勁了吧」與 A17-M 近場聆聽不同,A25-M 一開就已經好猛聲,我開初覺得可能只是高音能量太勁,但煲了兩個月之後,我才發現不止高音能量感勁,就連中音及低音都好勁,是整個聲音能量感都勁,所以我後來擺位到離喇叭有十三、四呎或以上就適合了,我可以開大聲,規模感好爽,能量感一流,但又不會太埋身,而且低音多多都有,什麼靚聲王、天下第一鼓、多手仔…甚至 Telarc 大爆棚測試碟,我都可以完全在不用擔心的情況下,把音壓提高至合心水水平!

可惜…我後來心痕把擺位改動,由打直聽轉為打橫聽,皇帝位離 A25-M 只有九呎,我以為擺位可救,但原來是救不到,無論我 Toe 不 Toe-in 能量感都是太強!

另外,當喇叭煲好之後,A25-M 就像一個放大鏡般,將你之前沿用的器材線材聲音,無情地還原出來,本來覺得 Ayre K-3X 的前級無問題,幾好聽,但用了這對喇叭之後,盡聽到前級級數上的不足!我不知怎形容這感覺,就是聽到比之前好了,但卻聽到一些之前聽不到的缺點,然後就想把這缺點「消除」,結果…除了換機之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消除」聲音上的缺點?這一來,真的牽一髮、動全身了!

IMG_9888

Final Thoughts

結果,我還是要把擺位變回「打直玩」,而且還要加多一些房間吸音,現在要距離喇叭十三、四呎,聲音合適了。其實,我覺得若然這對喇叭有「High Gain」調校,會較貼心一點,但不打緊,我能解決就好了。

這一年,我非常滿意這對 PSI Audio 的 A25-M,她吸引我的不只是動態或大音壓,而是她的密度及無可挑剔的中性,還有她還原聲音「形狀」的能力,即是播鋼琴要似鋼琴、播小提琴要似小提琴,而且她的結象定位也非常不錯,一樣可以有 3D 感(當然不夠一些音響喇叭誇張),當然也不會粗聲,有足夠的弱音聲尾,總之我要求一對喇叭要做到的,她都做得有多無少,播流行、古典、爵士、搖滾、藍調、電子、男女人聲…基本上,你給她什麼她就播什麼。

當然,她唯一的「不足」是「絕對中性」,但要解決也絕不難,我後來就揀選了帶點音樂感的德國 Brinkmann Marconi 前級,也可以在美國 Bricasti Design 的 M1DAC 上轉換數碼濾波去調出那一刻想聽的聲音!

我知道她很冷門,也不是什麼名器,代理沒有什麼壓力給我,讀者沒有要求我寫更多,但這對 PSI Audio A25-M 已經是我負擔能力以內買到我認為最佳的有源揚聲器。在可見的將來,我不會轉換她!

之前寫過一篇文有關揀喇叭的,主力講入手 ELAC BS312 之路,有興趣的也可重溫:http://www.feversound1.com/131113-openbox/

按我進入官方網站介紹

作者:國仁

Like+Share feverSound facebook today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2

Trending Articles